文化如水,浸潤無聲,連接著一個地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建始縣花坪鎮不僅風光旖旎、民風淳樸,更是一片文化沃土,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百年老字號花坪桃片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坪火龍等傳統美食和鄉土習俗傳承至今。沿著厚重文化的足跡一路走來,文化振興的活力正在“仙居花坪”這塊沃土上盡情釋放。
傳承文化 初心不變
走進花坪鎮何旭升老人家中,一幅幅精美的文化作品映入眼簾。
“我愿將畢生心血投入到花坪文化傳承中?!焙涡裆峭辽灵L的花坪人,對家鄉充滿了無限熱愛,雖年過七旬,仍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奉獻光和熱。
2015年,他自費開辦了“文旅圖書品讀室”,讓到花坪康養度假的游客免費享受閱讀的樂趣,后又開辦了“文旅書畫墨寶室”,收藏了書畫愛好者來花坪游玩時創作的作品。同時,他還開辦“文韻花坪”微信公眾號,用新媒體的方式講述花坪故事。
“讓本土人深入了解花坪、讀懂花坪,吸引外地人到花坪投資興業?!焙涡裆f,這是他堅守和傳承花坪地域文化的初心。
非遺文化 根深源長
花坪不僅是康養休閑的旅游勝地,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地。
非遺傳承人吳際安經常在桃片糕生產車間帶著員工制作桃片糕。
“百年老字號,花坪桃片糕?!痹诨ㄆ?,只要提起桃片糕,全鎮老少都能脫口說出這句廣告語。2011年6月,“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吳際安是該項目的省級傳承人。
花坪桃片糕,不僅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代代花坪人的鄉愁記憶。
花坪火龍也是一張響亮的非遺文化名片,其歷史悠久,如今已是花坪鎮獨特的人文景觀。2020年1月,花坪火龍被納入湖北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文化的深度決定旅游的高度?;ㄆ禾移庖殉蔀橛慰碗x開花坪時必帶的饋贈佳品,花坪火龍也成為游客必打卡的民俗文化體驗。
近年來,花坪鎮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堅持文化引領,創新文化遺產保護方式,讓非遺文化源遠流長。
鄉風文明 家園和諧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币惶锰蒙鷦拥膼蹏髁x教育課在花坪民族小學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校園,通過聽得懂、能領會、可踐行的宣講,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花坪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聲有色、亮點紛呈。近年來,該鎮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深入推進“一結五聯三服務”工作機制,強化理論武裝,將政策宣講深入民心。
今年60歲的田詩美是花坪鎮小西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她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20余年,經常幫扶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陪伴和關懷,用點點滴滴細致入微的幫扶溫暖人心,用正能量吸引感化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來。
一次次深入基層的宣講,深入人心;一場場走進群眾的文藝匯演,提振精神……花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新時代文明新風,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指尖、傳到耳邊、沁潤心田。
文化的繁盛是鄉村發展的內在動力,精神的豐盈是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勁底氣?;ㄆ烘傄跃裎拿鲃摻ɑ顒訛樽ナ?,積極探索文化事業發展新模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文化建設,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動力,讓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恩施日報通訊員 萬雪芬 黃 妮 周 樺)
發表時間:2023-11-03 來源:湖北文明網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連接著一個地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建始縣花坪鎮不僅風光旖旎、民風淳樸,更是一片文化沃土,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百年老字號花坪桃片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坪火龍等傳統美食和鄉土習俗傳承至今。沿著厚重文化的足跡一路走來,文化振興的活力正在“仙居花坪”這塊沃土上盡情釋放。
傳承文化 初心不變
走進花坪鎮何旭升老人家中,一幅幅精美的文化作品映入眼簾。
“我愿將畢生心血投入到花坪文化傳承中?!焙涡裆峭辽灵L的花坪人,對家鄉充滿了無限熱愛,雖年過七旬,仍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奉獻光和熱。
2015年,他自費開辦了“文旅圖書品讀室”,讓到花坪康養度假的游客免費享受閱讀的樂趣,后又開辦了“文旅書畫墨寶室”,收藏了書畫愛好者來花坪游玩時創作的作品。同時,他還開辦“文韻花坪”微信公眾號,用新媒體的方式講述花坪故事。
“讓本土人深入了解花坪、讀懂花坪,吸引外地人到花坪投資興業?!焙涡裆f,這是他堅守和傳承花坪地域文化的初心。
非遺文化 根深源長
花坪不僅是康養休閑的旅游勝地,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地。
非遺傳承人吳際安經常在桃片糕生產車間帶著員工制作桃片糕。
“百年老字號,花坪桃片糕?!痹诨ㄆ?,只要提起桃片糕,全鎮老少都能脫口說出這句廣告語。2011年6月,“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吳際安是該項目的省級傳承人。
花坪桃片糕,不僅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代代花坪人的鄉愁記憶。
花坪火龍也是一張響亮的非遺文化名片,其歷史悠久,如今已是花坪鎮獨特的人文景觀。2020年1月,花坪火龍被納入湖北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文化的深度決定旅游的高度?;ㄆ禾移庖殉蔀橛慰碗x開花坪時必帶的饋贈佳品,花坪火龍也成為游客必打卡的民俗文化體驗。
近年來,花坪鎮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堅持文化引領,創新文化遺產保護方式,讓非遺文化源遠流長。
鄉風文明 家園和諧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币惶锰蒙鷦拥膼蹏髁x教育課在花坪民族小學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校園,通過聽得懂、能領會、可踐行的宣講,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花坪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聲有色、亮點紛呈。近年來,該鎮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深入推進“一結五聯三服務”工作機制,強化理論武裝,將政策宣講深入民心。
今年60歲的田詩美是花坪鎮小西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她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20余年,經常幫扶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陪伴和關懷,用點點滴滴細致入微的幫扶溫暖人心,用正能量吸引感化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來。
一次次深入基層的宣講,深入人心;一場場走進群眾的文藝匯演,提振精神……花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新時代文明新風,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指尖、傳到耳邊、沁潤心田。
文化的繁盛是鄉村發展的內在動力,精神的豐盈是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勁底氣?;ㄆ烘傄跃裎拿鲃摻ɑ顒訛樽ナ?,積極探索文化事業發展新模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文化建設,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動力,讓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恩施日報通訊員 萬雪芬 黃 妮 周 樺)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