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整潔的村灣,四通八達的村組公路,果實累累的田野……仲秋時節,走進崇陽縣白霓鎮鄉村,處處洋溢著和諧幸福的氣息。
日前,記者實地走訪該鎮三個村灣,采擷了一組基層統戰力量“同心聚力·共同締造”的生動故事。
大市村下灣
三向發力,涵養文明鄉風
“我們在下灣建立村灣黨小組,成立村灣理事會,推動十戶聯防機制,充分發揮鄉賢作用,發動黨員、鄉賢、群眾共同建設家園,培育文明鄉風?!贝妩h支部書記程桔說。
下灣位于村進口處,村民樓房與道路臨近,極易發生交通事故。村黨支部準備繞過灣子新修建環形路。而新修建路段大部分土地都屬于下灣村民,村民們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導致項目啟動征地慢、推進難。
困難之際,村黨支部充分發揮下灣黨小組和鄉賢理事會連心橋的作用,發動鄉賢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和村民面對面講政策,解心結,了解群眾訴求,征求意見建議,宣傳“要想富,先修路”“沒有大家,何來小家”的理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村民們的思想逐漸轉變。鄉賢帶領大家主動讓地讓利、投工投勞,支持項目施工。
鄉賢龐三才、丁正望、程萬日等免費移栽有20多年樹齡的桂花樹70多棵,空出土地建設停車場。
村民龐玉蘭、龐如珍、龐國維等15人主動拆除自家院墻,出讓土地約2000平方米,用于村級主干道拓寬。
龐西助等5人將自家矮破舊房屋拆除,無償捐獻,作為村灣公共規劃用地。
龐江北、龐西煌、程珍露等12戶居民主動出讓宅基地約300平方米,用于建設公共活動場所。
有了大家的支持,修亭子、建花園、建停車場、建文化廣場……短短3個月,下灣就完成了泉眼護砌、北干渠疏通、文化廣場建設、老河道整治等8個重點項目建設,文明鄉風之花在三向發力中盛開。
白霓村謝家橋
三姓同心,傳承良好家風
“謝家橋有謝、龐、孫三姓,自去年共同締造活動啟動后,村灣黨支部和鄉賢理事會新當選的五位理事決心發動大家,傳承良好家風,改變村灣面貌?!贝妩h支部書記劉岱任說。
從簡單問題入手,村黨支部推廣“掃干凈、碼整齊、講文明”九字動手法,要求村民“房前房后掃干凈,屋里屋外碼整齊,禁鞭禁塑禁散養”。
村黨支部和三姓鄉賢、村民們一起制定村訓,為家家戶戶提煉“家訓”,將“樂善”二字鐫刻在中央小花園石頭上,大興文明之風。
村灣建設需要資金,怎么辦?鄉賢能人捐一點,家家戶戶交一點,就地取材省一點,社會力量幫一點,政府獎補貼一點。
灣里有一條新修的水泥路,約140米長的路看上去有明顯色差,卻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是一條鄉賢和村民共同修筑的‘同心路’。這條路的路基分三次完成,路面硬化分五段完成?!编l賢理事會理事長謝從文說。
原來,鄉賢理事會成員龐團標從事建筑業,工地里只要有無用的砂石、混凝土剩料,他都會“討”回村里。村民組成臨時施工隊澆灌路面,有多少修多少,修好一段等下一段。
灣里建設“柿柿如意”文化廣場,要占用宅基地,村民謝守志、龐海軍二話不說就捐。建廣場要用砂石、混凝土,鄉賢利用私人關系找來了資源。廣場日常保潔,汪中華、孫圣組兩位鄉賢義務負責。
如今,灣里環境越來越美,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
回頭嶺甘家灣
三方聯動,塑造淳樸民風
金秋時節,甘家灣里又傳出好消息:幸福食堂于9月9日開業了。
開業當天,食堂舉行“情暖夕陽”集體生日宴會,為村灣70歲以上老人過集體生日,近百位老人歡聚一堂。
“鄉賢理事會積極參與村灣建設,參與村莊事務管理,解決了農村事多人少、組織發動群眾難的問題?!贝妩h支部書記甘為民說,鄉賢理事會主要由灣里退休的能人、名人、賢人組成。
如今,甘家灣成立了村灣黨支部,設立了鄉賢理事會,組建了志愿服務隊,“三方聯動”,實現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灣里有個小游園,園內立有10多塊銘牌。修建河堤加高,“景觀樹由甘景高捐贈”“甘立明捐贈磚約七千塊”……牌子上記載的內容,生動再現了當年鄉親們爭相出力建園的善舉。
灣里的水塔年久失修,水礦物質超標,不能滿足飲用。鄉賢理事會理事長甘景高到援建單位長江委水文局尋求幫助。
在他的努力下,該局出資100萬元,并抽調技術人員尋找水源。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飲水工程于2019年完成,水質達到直飲標準。
村灣的河堤原來很矮,經常鬧水災。為整治河堤,鄉賢甘明翰、甘明珍開來挖機,疏通河床,還把自己的兄弟拉過來幫忙。村民們出錢出力,加高河堤,修建滾水堰……這個老大難問題終于化解。
“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培育,是我們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締造’的結果?!辨傸h委書記譚其軍說。(咸寧日報 記者 周榮華 通訊員 楊清平 劉月琴)
發表時間:2023-10-16 來源:湖北文明網
干凈整潔的村灣,四通八達的村組公路,果實累累的田野……仲秋時節,走進崇陽縣白霓鎮鄉村,處處洋溢著和諧幸福的氣息。
日前,記者實地走訪該鎮三個村灣,采擷了一組基層統戰力量“同心聚力·共同締造”的生動故事。
大市村下灣
三向發力,涵養文明鄉風
“我們在下灣建立村灣黨小組,成立村灣理事會,推動十戶聯防機制,充分發揮鄉賢作用,發動黨員、鄉賢、群眾共同建設家園,培育文明鄉風?!贝妩h支部書記程桔說。
下灣位于村進口處,村民樓房與道路臨近,極易發生交通事故。村黨支部準備繞過灣子新修建環形路。而新修建路段大部分土地都屬于下灣村民,村民們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導致項目啟動征地慢、推進難。
困難之際,村黨支部充分發揮下灣黨小組和鄉賢理事會連心橋的作用,發動鄉賢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和村民面對面講政策,解心結,了解群眾訴求,征求意見建議,宣傳“要想富,先修路”“沒有大家,何來小家”的理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村民們的思想逐漸轉變。鄉賢帶領大家主動讓地讓利、投工投勞,支持項目施工。
鄉賢龐三才、丁正望、程萬日等免費移栽有20多年樹齡的桂花樹70多棵,空出土地建設停車場。
村民龐玉蘭、龐如珍、龐國維等15人主動拆除自家院墻,出讓土地約2000平方米,用于村級主干道拓寬。
龐西助等5人將自家矮破舊房屋拆除,無償捐獻,作為村灣公共規劃用地。
龐江北、龐西煌、程珍露等12戶居民主動出讓宅基地約300平方米,用于建設公共活動場所。
有了大家的支持,修亭子、建花園、建停車場、建文化廣場……短短3個月,下灣就完成了泉眼護砌、北干渠疏通、文化廣場建設、老河道整治等8個重點項目建設,文明鄉風之花在三向發力中盛開。
白霓村謝家橋
三姓同心,傳承良好家風
“謝家橋有謝、龐、孫三姓,自去年共同締造活動啟動后,村灣黨支部和鄉賢理事會新當選的五位理事決心發動大家,傳承良好家風,改變村灣面貌?!贝妩h支部書記劉岱任說。
從簡單問題入手,村黨支部推廣“掃干凈、碼整齊、講文明”九字動手法,要求村民“房前房后掃干凈,屋里屋外碼整齊,禁鞭禁塑禁散養”。
村黨支部和三姓鄉賢、村民們一起制定村訓,為家家戶戶提煉“家訓”,將“樂善”二字鐫刻在中央小花園石頭上,大興文明之風。
村灣建設需要資金,怎么辦?鄉賢能人捐一點,家家戶戶交一點,就地取材省一點,社會力量幫一點,政府獎補貼一點。
灣里有一條新修的水泥路,約140米長的路看上去有明顯色差,卻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是一條鄉賢和村民共同修筑的‘同心路’。這條路的路基分三次完成,路面硬化分五段完成?!编l賢理事會理事長謝從文說。
原來,鄉賢理事會成員龐團標從事建筑業,工地里只要有無用的砂石、混凝土剩料,他都會“討”回村里。村民組成臨時施工隊澆灌路面,有多少修多少,修好一段等下一段。
灣里建設“柿柿如意”文化廣場,要占用宅基地,村民謝守志、龐海軍二話不說就捐。建廣場要用砂石、混凝土,鄉賢利用私人關系找來了資源。廣場日常保潔,汪中華、孫圣組兩位鄉賢義務負責。
如今,灣里環境越來越美,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
回頭嶺甘家灣
三方聯動,塑造淳樸民風
金秋時節,甘家灣里又傳出好消息:幸福食堂于9月9日開業了。
開業當天,食堂舉行“情暖夕陽”集體生日宴會,為村灣70歲以上老人過集體生日,近百位老人歡聚一堂。
“鄉賢理事會積極參與村灣建設,參與村莊事務管理,解決了農村事多人少、組織發動群眾難的問題?!贝妩h支部書記甘為民說,鄉賢理事會主要由灣里退休的能人、名人、賢人組成。
如今,甘家灣成立了村灣黨支部,設立了鄉賢理事會,組建了志愿服務隊,“三方聯動”,實現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灣里有個小游園,園內立有10多塊銘牌。修建河堤加高,“景觀樹由甘景高捐贈”“甘立明捐贈磚約七千塊”……牌子上記載的內容,生動再現了當年鄉親們爭相出力建園的善舉。
灣里的水塔年久失修,水礦物質超標,不能滿足飲用。鄉賢理事會理事長甘景高到援建單位長江委水文局尋求幫助。
在他的努力下,該局出資100萬元,并抽調技術人員尋找水源。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飲水工程于2019年完成,水質達到直飲標準。
村灣的河堤原來很矮,經常鬧水災。為整治河堤,鄉賢甘明翰、甘明珍開來挖機,疏通河床,還把自己的兄弟拉過來幫忙。村民們出錢出力,加高河堤,修建滾水堰……這個老大難問題終于化解。
“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培育,是我們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締造’的結果?!辨傸h委書記譚其軍說。(咸寧日報 記者 周榮華 通訊員 楊清平 劉月琴)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